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团委组织开展“中国式现代化与文化传承发展”主题团课

发布时间:2023-11-20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持续教育引导青年团员在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上争做表率,1116日,艺术学院团委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中国式现代化与文化传承发展”主题团课,艺术学院团委副书记周素戎主讲,苏霁虹、马孟喆进行实践项目经验分享,全院100余名师生参与学习。

周素戎从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色出发,深入地阐述了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以及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文明的内在联系。她表示,中国式现代化是一场现代化与中华文明的“双向奔赴”,一方面,五千年中华文明在奔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海纳万国文化,重现强劲动力,实现伟大复兴;另一方面,人类的现代化转型也在拥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注入新的动力,嵌入新的价值。随后,她结合艺术学院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专业特色,回答了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艺术何为”的问题,表示要发挥专业特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强调要以“学科实践”、“跨学科实践”、“综合实践”的方式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



通过专题学题,同学们进一步了解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与任务,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并明确了作为艺术学院学生要在文化领域为现代化强国建设进一步贡献力量。

为引导青年团员以艺术专业特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团课中安排苏霁虹、马孟喆进行传统文化相关实践项目经验分享。

苏霁虹同学重点介绍了“六朝博物馆社会美育志愿服务项目”,该项目在艺术学院团委指导下,组织我院研究生志愿者团队以美育课程教学、海报设计等方式,参与南京六朝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目前,结合六朝博物馆“希腊时代彩陶及普利亚艺术文化特展”,已面向社会公众开设“景泰遇见彩陶”、“纸塑流光”两次课程。后期,该项目还将继续整合馆校力量,开设为期一年的社会美育课程,以专业所长,推动实现艺术与人的深层联结,让艺术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贡献青年力量。

马孟喆同学重点介绍“承文脉·古籍情”暑期社会实践项目,该项目覆盖南京、扬州两地,通过走访非遗传习所、实地调研、文化创作等方式,记录古籍修复技术,回溯历史长流。马孟喆同学总结道:“对古籍的重视和复原,不应该仅仅局限在文字上,可以挖掘出更多的表现形式。如何让古籍里蕴藏的灿烂文化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延续和发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结合起来,是当下我们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参与社会实践的青年同学在尝试和体验古籍修复和传承技术后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寻求属于当代年轻人的新奋斗方向。

本次主题团课内容丰富、立意深远,对艺术学院青年团员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大精神起到了很好的理论指导作用,对开展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实践指导意义。艺术学院青年团员将坚定文化自信,用好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一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争取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关闭